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、国防军工建设和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,是稳住工业经济大盘的“压舱石”,拉动内需和推动内循环的重要引擎。当前,国际形势复杂多变,国内经济发展“三重压力”依然存在,我国机械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,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,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促进机械行业稳增长、提质量、促升级、保安全,实现主要预期目标,特制定本方案,实施期限为2023—2024年。
5.推进重点区域协调发展。推动东、中、西部和东北地区充分利用资源要素禀赋,实现协同化、差异化发展。东部地区机械大省在保持增速稳定的同时要注重增长质量,发挥创新引领作用,聚力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和成套装备。东北地区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,提升产业运行效率,提高市场和服务能力,推动行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。中西部地区要提升区域配套支撑能力,有序承接战略性、基础性产业转移,加快产业链延伸布局,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。落实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制造业转移发展指导目录,开展“1+N”制造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,加强示范推广和服务,开展产业转移典型合作模式遴选,创建一批装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,推动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有序转移。鼓励地方在风险可控和坚持市场化前提下,设立产业转移基金。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,培育建设一批机械装备制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以及工业母机等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,推动轨道交通、工程机械、智能装备等10家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,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
(四)坚持分业精准施策,激发重点行业稳定增长活力
强化精准施策,以推动重点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统筹推进补短板、锻长板、强基础、育新兴,激发工业母机等重点细分行业内生持续增长动力。
1.补链升链,推动基础装备提质增效
工业母机。强化顶层设计,坚持问题导向、场景牵引、中试验证、成组连线,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提升工业母机产业创新能力、供给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。推动工业母机数字化发展,支持标准研制和成果转化。完善工业母机企业和用户企业间产需对接机制,聚焦新能源汽车、航空航天、工程机械、基础零部件等重点用户需求,开展产需对接活动,鼓励重点用户大胆试用创新产品,推动高端工业母机批量化应用。指导和鼓励工业母机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优化出口品种结构,持续提升中高端工业母机产品国际竞争力。
仪器仪表。加大对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攻关的支持。支持优势企业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,提升产业集中度,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。组织开展国产与进口产品对比测试分析,研究制定高端仪器及零部件创新产品目录。研究推动产业聚集区建设,结合地方基础条件和意愿,支持地方打造产业集聚区。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共性技术平台,提高高端仪器研发效率。
农机装备。组织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,聚焦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,加快推进短板机具研发和薄弱环节技术创新,优化农机装备产品结构,全力推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。围绕大豆油料作物和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需求,鼓励企业、科研院所、推广机构、应用主体等组成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。采用“揭榜挂帅”模式开展急需农机装备研制攻关和推广应用。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,培育形成链条式、体系化智能作业和指挥调度能力,推动智能农机与智能农场、云农场协同创新,持续推进无人农业作业试点,促进智慧农业发展。